對於經歷反覆流產(recurrent miscarriage)的女性,子宮的形態與結構異常常是醫生需要評估的重要因素。某些不尋常的子宮形態可能增加流產風險,但並非每位患者都會受到同樣影響。

Q1:張醫生,子宮結構異常真的可能導致反覆流產嗎?

A1:部分情況下是有可能的。常見的子宮結構異常包括:

  • 隔膜子宮 (septate uterus):子宮內部存在一片組織隔膜,可能干擾胚胎着床。
  • 雙角子宮 (bicornuate uterus):子宮頂部有明顯凹陷,使子宮形狀分成兩個「角」。

此外,後天形成的病變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瘜肉或疤痕也可能改變子宮腔形態,對妊娠維持造成影響。這些結構異常可能是反覆流產的一部分潛在因素,但不代表所有異常都必然導致流產。

Q2:醫生應如何診斷子宮結構異常?

A2:婦產科醫生通常會採取下列步驟來確認是否存在子宮異常:

1. 影像檢查 (Ultrasound)

  • 醫生會安排盆腔超聲波 (pelvic ultrasound) 來初步評估子宮形狀。若懷疑結構異常(如隔膜或雙角),可能進行更詳細的掃描。

2. 更深入的子宮腔檢查

  • 子宮鏡 (Hysteroscopy):醫生可使用鏡子直接觀察子宮內腔,確認是否有隔膜、息肉或疤痕。
  • 必要時輸卵管造影 (HSG) 或其他造影檢查:這些檢查有助顯示子宮內腔形態,有助診斷一些較複雜異常 (視醫生判斷與資源)。

3. 評估整體風險與做全面檢查

  • 對反覆流產的病人不僅要看子宮形態,也需做其他檢查 (血液檢查、基因檢查等) 來找出可能多重原因。
Q3:確認子宮結構異常後,可以怎麼治療?

A3:若發現子宮結構異常,可考慮多種策略,但是否進行手術需視個人情況而定:

1.手術處理(如隔膜切除)

  • 對隔膜子宮,醫生可能建議進行子宮鏡下切除(metroplasty)。
  • 手術前醫生會與患者討論利弊:部分研究顯示隔膜切除後有助降低流產風險,但效果因患者年齡、隔膜厚度、過往流產次數等因素而異。

2. 保守觀察與監測

  • 對某些非嚴重異常(如小肌瘤)或流產史不明顯的患者,醫生可能會選擇觀察而非立即手術。
  • 期間會安排定期超聲追蹤,並與患者一起評估未來妊娠風險。

3. 個人化管理與支持

  • 建議與專門流產門診(recurrent miscarriage clinic)合作,依整體病史(包括結構異常、血液、基因因素)規劃後續妊娠策略。
  • 若進行手術,術後亦需追蹤子宮腔形態,為下一次妊娠做好準備。

子宮結構異常可能與反覆流產有關,但並非所有異常都必須手術。系統性診斷、全面評估及個人化管理,可協助患者與醫生共同決策,並提高未來妊娠的可行性。

子宮結構異常確實可能與反覆流產有關,但並非所有異常都一定須進行手術。婦產科醫生應採取系統性診斷,包括影像學 (超聲、子宮鏡) 和全面流產原因評估,然後與患者共同決策是否進行手術治療。對於那些確定有隔膜、粘連或其他可修正異常的女性,子宮鏡下手術可能是一條可行路徑;對於其他情況,觀察與支持也可能是合適策略。透過個人化管理和醫生團隊支持,提高未來成功妊娠的機會是可期的。

#反覆流產 #流產原因 #子宮結構異常 #隔膜子宮 #雙角子宮 #子宮肌瘤 #子宮瘜肉 #婦產科 #婦女健康 #流產照護 #流產治療 #子宮鏡 #手術治療 #孕期健康 #妊娠準備 #流產管理 #產後追蹤 #流產諮詢 #婦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