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今許多媽媽選擇或因醫囑需要以剖腹產方式迎接新生命。雖然剖腹產手術安全性高,但畢竟屬於一項腹部大手術,術後恢復期確實比自然產還要來得長,照顧自己更不能馬虎。到底剖腹產後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以下整理3大重點,幫助新手媽媽安心度過產後恢復期。
Q1:剖腹產術後初期有哪些注意事項?
A:
- 尿管留置:留置導尿管約24小時,用於引流尿液,當產婦恢復自主排尿能力、麻醉作用消退後,醫護人員會移除導尿管。首次下床可能因姿勢性低血壓導致頭暈,需家屬陪同,先坐於床邊5至10分鐘後再緩慢下床。
- 緩解疼痛:剖腹產後可能因傷口或子宮收縮感到疼痛,醫生會根據需要處方止痛藥。術前學習的深呼吸及輕鬆咳嗽練習有助減輕不適,同時避免劇烈動作。當天應平躺、練習深呼吸,並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傷口癒合、排氣及預防靜脈栓塞。
Q2:剖腹產有甚麼護理注意事項?
A:
- 下床活動:一般建議在手術當日或翌日嘗試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及傷口癒合。首次下床時可能會感到頭暈,建議由家人或醫護人員陪同,先在床邊坐5至10分鐘,適應後再緩慢行走。早期活動有助預防靜脈栓塞及腸道脹氣。
- 調整作息與飲食:術後初期需禁食,直至腸道功能恢復(通常以排氣為指標)。剖腹產後,身體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能量修復。不少媽媽產後會感到疲憊、虛弱,甚至因傷口疼痛影響睡眠。這時候,充分休息尤其重要。盡量抓緊寶寶睡覺的時段小憩,讓身體有時間修復。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高蛋白(如雞肉、魚、豆腐、蛋)、新鮮蔬果和全穀類,補充鐵質與維生素,以促進傷口癒合和體力恢復。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減少腸胃負擔。
- 護理手術傷口:術後頭幾天,醫護人員會協助更換敷料,並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滲液或異味。剖腹產傷口通常不需拆線,會自然被身體吸收。回家後,媽媽應保持傷口乾燥清潔,洗澡時可用流動的溫水輕輕沖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用品,也要避免拉扯或碰撞傷口位置。若發現傷口紅腫、劇痛、分泌物異常或發燒,務必盡快回診檢查,以防感染。
Q3:何時可以恢復正常活動?
A:剖腹產的傷口完全癒合約需6週時間。這段期間避免提重物、劇烈運動或突然彎腰,以免造成傷口裂開或慢性疼痛。穿著寬鬆衣物、選擇高腰產後束腹帶,也能減輕腹部壓力,促進傷口癒合。期間應聽從醫生建議,定期覆診檢查傷口及身體狀況。
剖腹產術後護理需耐心與細心,遵循醫護指引,幫助產婦順利康復。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以確保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