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準媽媽在懷孕初期會想:「我們有家族遺傳疾病,寶寶會不會也有問題?」這種擔心很正常。其實,家族遺傳病史確實可能增加胎兒風險,但並非每個孩子都會受到影響。透過產前檢查和專業醫生的建議,父母可以及早了解胎兒的健康狀況,做好準備。
Q1:Dr Cheung,如果家族或父母中曾有遺傳疾病病例,這是否會影響胎兒健康?
A1:並非所有有遺傳病史的家庭,其下一代都會受影響,但風險的確會增加。遺傳病的成因包括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有些是單一基因控制(如地中海貧血、囊性纖維化),有些則涉及多基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如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當父母一方或雙方帶有致病基因時,可能以不同方式傳遞給下一代,導致胎兒發病或成為基因攜帶者。影響程度取決於遺傳模式(如顯性、隱性或X染色體相關)及家族病史的嚴重性。因此,懷孕前或早孕期進行專業的遺傳風險評估例如產前基因檢測,有助釐清風險並制定相應計劃。
Q2:那麼產前基因檢測可以提供甚麼保障?
A2:產前基因檢測能夠在胎兒出生前,檢測是否帶有特定的基因異常或染色體缺陷。這些檢測可分為入侵性和非入侵性兩大類:
- 非入侵性檢測(如孕婦血液DNA測試)主要分析母體血液中胎兒游離DNA,能準確篩查出唐氏綜合症、愛德華氏綜合症、巴陶氏綜合症等常見染色體異常,且對母嬰安全性高。
- 入侵性檢測(如絨毛膜取樣、羊水穿刺)則直接取得胎兒細胞樣本,檢查範圍更廣,可診斷部分單基因遺傳病及染色體結構異常,但需要承擔流產風險。
透過這些檢測,父母可以在孕期早期獲得準確資訊,為日後的醫療決策、分娩安排及心理準備提供重要依據。
Q3:哪些情況需要考慮進行產前基因檢測?
A3:其實並非每位孕婦都需要進行全面的基因檢測,但某些情況下會建議接受專業的遺傳輔導和相關檢測。例如,如果曾有單基因家族遺傳病的患者,或者父母其中一方已知是基因攜帶者,這些都會增加胎兒遺傳病的風險。
此外,有些孕婦可能曾經經歷過多次自然流產,或胎兒曾出現結構異常,這類情況也需要特別留意。孕婦年齡較高,特別是35歲以上,也屬於染色體異常的高風險群。再者,如果早期超聲波或其他檢測顯示胎兒可能存在結構異常,醫生通常也會建議進一步檢測。透過及早識別這些風險,醫療團隊可以為孕婦制定更精準的監測與照護方案,讓孕期管理更加安全可靠。
Q4: 產前檢查通常包括哪些項目?
A4: 產前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 血壓與尿液檢查:篩查妊娠高血壓疾病及蛋白尿。
- 血糖測試:早期篩查妊娠糖尿病。
- 血液檢查:檢測貧血及感染等問題。
- 胎心監測:了解胎兒心跳及健康狀況。
- 超聲波檢查:評估胎兒器官發育、胎位及胎盤狀態。
- 基因與染色體篩查(視需要):判斷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
總結而言,遺傳病史確實可能增加胎兒健康風險,但透過科學化的產前基因檢測與專業醫療指導,父母能夠更早掌握關鍵資訊,為迎接新生命做好最佳準備。
#產前檢查 #基因檢測 #胎兒健康 #遺傳病 #孕婦健康 #心臟異常 #醫療諮詢 #家庭計劃 #母嬰安全 #產科醫學 #遺傳輔導 #孕期管理 #超聲波檢查 #健康寶寶 #醫療決策 #染色體異常 #準媽媽 #健康資訊 #孕期檢查 #生命起點
資料來源:家庭健康服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