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進入後期,許多媽媽都會開始關心胎位的問題。所謂胎位,就是寶寶在媽媽子宮內的位置與姿勢。正常來說,胎兒應該是頭朝下(頭位),這樣才能順利通過產道自然分娩。如果胎位不正,例如臀位(屁股朝下)、橫位(寶寶橫躺在子宮裡)等,醫生通常會建議剖腹產。
Q1:為甚麼胎位不正時建議進行剖腹產?
A:
1.降低難產及產傷風險
胎位不正的寶寶在自然產過程中,最容易發生難產。例如臀位的寶寶,屁股或腳先出產道,頭部最後才通過,這樣一來,頭部卡住的風險大幅提升,一旦遲遲無法娩出,寶寶可能會缺氧,甚至有腦部損傷的危險。此外,不正確的胎位也可能導致臍帶脫垂、胎兒四肢受傷等意外。因此,透過剖腹產可以有效避開這些風險,保障媽媽和寶寶的安全。
2.減少臍帶脫垂及窒息機率
胎位不正時,臍帶容易在寶寶還沒出生前就脫落到產道,這就是所謂的「臍帶脫垂」。臍帶一旦被壓迫,寶寶的氧氣供應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造成窒息。剖腹產可以避免寶寶經過產道時壓到臍帶,大幅降低窒息危險。
3.預防產程延長和產婦危險
當胎位不正,寶寶無法順利進入產道,產程容易變得非常漫長。產婦在生產時,長時間用力不僅會造成極大疲勞,還可能增加產後出血、感染等風險。剖腹產則能大大縮短生產時間,減少媽媽身體的負擔。
4.部分胎位無法自然分娩
有些胎位,例如橫位或斜位,寶寶完全無法以自然方式經產道分娩出來,這時候就必須選擇剖腹產。倘若勉強嘗試自然產,極可能傷害到媽媽或寶寶,甚至造成緊急狀況。
5.提升寶寶存活率
對於胎位不正的寶寶,選擇剖腹產可以顯著提升新生兒的存活率,並減少併發症發生。尤其是早產兒或雙胞胎,其中一個胎位不正時,醫生多半會建議採取剖腹產,確保每一個寶寶都能安全出生。
其實孕晚期胎位不正有機會透過一些方法嘗試調整胎位,如膝胸臥式運動,誘導胎兒轉為頭位,以增加自然產機會。當膝胸臥式運動無法有效調整胎位,醫生可能會使用「胎位外轉術」,即醫生在孕婦腹部外施力,嘗試將胎兒翻轉成頭位。此方法須在醫院進行,並由專業醫療團隊監控,確保安全。不過隨著孕週數越接近足月(37週以上),胎兒轉位的機率會大幅降低,若臨產前胎位仍不正,通常會建議剖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