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孕媽咪到了臨盆時刻,醫生有時會根據胎兒或媽媽的健康狀況,建議採用剖腹生產。許多人對於剖腹產還是有不少疑問,尤其是「真的只要1小時就能完成嗎?」、「手術流程會不會很可怕?」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剖腹產的全過程,幫助準媽媽安心迎接寶寶的到來!
Q1:甚麼是剖腹產?
A:剖腹產是一種外科手術,是指透過腹部和子宮切口將嬰兒取出的手術。常見的適應症包括前胎剖腹產、胎位不正、胎盤前置、胎兒窘迫、產程停滯、多胞胎、孕婦有妊娠疾病(如嚴重妊娠毒血症)等。有需要時會根據孕婦個人情況或醫生建議而安排計劃性剖腹生產。
手術前,醫護人員會進行詳細評估與準備,包括抽血檢查、量血壓、心跳、確認禁食時間、剃除下腹部毛髮、安裝靜脈點滴等。麻醉科醫生會與孕婦討論麻醉方式,最常見的是腰椎麻醉(半身麻醉),但少數特殊狀況會採用全身麻醉。
Q2:剖腹產有甚麼類型?
A:
- 計劃性剖腹產:這是指在分娩前已計劃好進行剖腹產,通常由於醫療或非醫療原因,預先安排在特定日期進行手術。
- 緊急剖腹產:這是指在分娩過程中,因突發情況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以保障母嬰安全。手術需迅速進行,準備時間較短,風險可能較計劃性剖腹產高。
Q3:剖腹產的手術過程是怎樣的?
A:
- 準媽媽換上手術衣,進入無菌的手術室。麻醉醫師會在腰椎部位注射麻藥,使下半身失去知覺。麻醉過程大約10至15分鐘,此時會進行生命徵象監測。
- 麻醉生效後,會徹底消毒腹部皮膚,然後醫生會在孕婦的下腹部(通常是恥骨上方)橫向切開約 10厘米的切口,逐層分開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腹膜,最後切開子宮壁。這個步驟通常只需10分鐘左右。
- 當子宮被打開後,醫生會小心地取出胎兒,並立即交由助產士協助清理呼吸道及評估狀況。接著醫生會取出胎盤,檢查有沒有殘留。
- 最後,醫生會逐層仔細縫合子宮、腹膜、肌肉與皮膚,這個步驟需時較長,約需30至40分鐘。過程中會持續監測孕婦生命徵象,確保安全。
手術結束後,孕婦會被送往恢復室觀察1至2小時,確認麻醉消退、生命徵象穩定,再返回病房。術後需注意傷口護理、預防感染、早期下床活動及適度哺乳。通常住院3至5天即可出院,完全復原約需6至8週。
如對剖腹產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