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HBV)是全球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之一,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可能帶來深遠影響。儘管疫苗接種已廣泛普及,多數人自出生起便受到疫苗保護,但疫苗的保護效力並非永久,隨著時間推移,其防護力可能逐漸減弱。對於孕婦而言,這一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因為乙型肝炎不僅可能影響母體健康,還可能通過母嬰垂直傳播對胎兒造成威脅。因此,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不僅是保障孕婦自身健康的重要措施,更是降低母嬰傳播風險的關鍵步驟。本文將深入解析乙型肝炎疫苗保護力減弱的原因,並探討孕婦進行產前檢查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Q1:產前檢查中包含哪些乙型肝炎相關的項目?
A.產前檢查通常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檢測,這是判斷孕婦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標。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醫生可能會進一步檢查病毒載量(HBV DNA)和肝功能,以評估感染的嚴重程度和對胎兒的潛在影響。此外,醫生還可能建議孕婦進行抗體水平檢測,以確保疫苗的保護力是否足夠。

Q2:乙型肝炎如何影響孕婦的肝功能?
A.乙型肝炎是一種影響肝臟的病毒感染,對孕婦可能構成風險。HBV病毒會引發肝臟炎症,導致肝酶(如ALT和AST)水平升高。對於孕婦來說,這種炎症不僅會加重身體的負擔,還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慢性肝炎,長期損害肝臟功能。如果未經妥善治療,慢性肝炎可能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的風險,這對孕婦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在妊娠期間,孕婦的免疫系統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可能導致乙型肝炎病毒活躍複製,引發肝炎急性發作。急性肝炎可能伴隨黃疸、疲勞、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危及母嬰安全。此外,妊娠期間的免疫抑制狀態在產後會逐漸恢復正常,這可能導致乙型肝炎病毒重新活躍,引發肝炎活動,這種情況通常在產後3至6個月內發生。

Q3:乙型肝炎會否增加妊娠併發症的風險?
A.肝臟作為代謝和排毒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受損可能影響胎盤功能,進而增加妊娠併發症的風險。例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是一種與肝功能障礙相關的疾病,可能導致早產或胎兒窘迫。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乙型肝炎陽性的孕婦可能並無明顯症狀,這使得定期肝功能檢查變得尤為重要。通過血液檢查監測肝酶水平、病毒載量及肝功能指標,能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措施。乙型肝炎感染還可能與其他妊娠併發症相關,例如妊娠糖尿病和子癇前期。

Q4:如何減少乙型肝炎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A.對於已感染乙型肝炎的孕婦,醫生可能會建議在懷孕期間使用抗病毒藥物來降低病毒載量,從而減少母嬰垂直傳播的風險。此外,孕婦應該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並在分娩後為新生兒接種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對於未感染的孕婦,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密切監測肝功能及胎兒發育狀況,不僅是為了保護自身健康,更是為了保障胎兒的安全。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過母嬰垂直傳播,特別是在分娩過程中,病毒傳播的風險更高。如果孕婦在產前檢查中被發現感染乙型肝炎,醫生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例如在分娩後立即為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