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球約有2.57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每年有超過80萬人死於與乙型肝炎相關的疾病。此外,母嬰垂直傳播是乙型肝炎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在高流行地區。研究顯示,通過產前檢查和適當的干預措施,可以將母嬰垂直傳播的風險降低至5%以下。對於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婦來說,是否應該在懷孕期間使用抗病毒藥物?許多人擔心藥物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因此,本文將解析感染乙型肝炎孕婦的用藥迷思,幫助大家了解如何在保障胎兒健康的同時有效控制病情。
Q1:乙肝孕婦為甚麼需要用藥?
A.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通過母嬰垂直傳播,特別是在分娩過程中,傳播風險最高。一般情況下,醫生會通過血液檢查以評估HBV DNA水平,若孕婦的病毒載量(HBV DNA)過高,傳播給新生兒的機率可能高達90%。因此,對於病毒載量較高的孕婦,醫生通常會建議在懷孕的第三孕期使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病毒載量,從而減少母嬰垂直傳播的風險。
Q2:抗病毒藥物會傷害胎兒嗎?
A.許多孕婦擔心抗病毒藥物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實際上,目前常用於乙肝孕婦的抗病毒藥物(如替諾福韋)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對胎兒相對安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替諾福韋被列為孕婦使用的首選藥物,因為其在降低病毒載量的同時,對胎兒的影響極低。此外,醫生會根據孕婦的健康狀況和病毒載量,權衡利弊後制定適切的治療方案。
Q3:除了用藥,還有哪些措施可以降低母嬰傳播風險?
A.除了使用抗病毒藥物,還有其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母嬰垂直傳播的風險。例如,在新生兒出生後的12小時內,立即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可以將感染風險降低至5%以下。此外,孕婦應該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並與醫生密切合作,制定個性化的產前和產後護理計劃。
適當的抗病毒治療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母嬰垂直傳播的風險,還能保障孕婦的健康。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以確保自身和胎兒的健康。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乙型肝炎相關數據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