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前置(Placenta Previa)是一種妊娠期間的嚴重併發症,其特徵是胎盤部分或完全覆蓋子宮頸口,可能引發產前或產中出血,對母嬰健康造成潛在威脅。根據統計,胎盤前置的發生率約為1%,然而,隨著剖腹產比率的不斷攀升以及高齡孕婦人數增加,近年來此併發症的發生比例呈現上升趨勢。這不僅凸顯了現代生育趨勢的變化,也提醒我們需更加關注孕婦的健康管理與風險預防。

Q1:胎盤前置有哪些風險因素?
A:

1.剖腹產史
剖腹產手術會對子宮壁造成疤痕,這可能影響下一次懷孕時胎盤的著床位置。多次剖腹產會進一步增加胎盤前置的風險,因為疤痕組織可能使胎盤更容易附著在子宮下段,甚至覆蓋子宮頸口。

2.前次胎盤前置史
曾患有胎盤前置的孕婦,再次懷孕時復發的風險較高。這可能是因為子宮內膜或子宮結構在前次懷孕中已受到影響,導致胎盤更容易附著在異常位置。

3.子宮手術史
任何子宮手術(如子宮肌瘤切除術、刮宮術或子宮整形術)都可能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形成疤痕組織。這些疤痕可能影響胎盤的著床,使其更容易附著在子宮下段或覆蓋子宮頸口。

4.多次妊娠與高齡孕婦
隨著年齡增長,子宮內膜的血液供應和修復能力逐漸下降,這可能導致胎盤在著床時選擇較為平整但位置較低的子宮下段。統計數據顯示,20歲以下的孕婦胎盤前置的發生率約為1:1500,而35歲以上的孕婦這一比例則上升至1%。此外,懷孕次數越多,子宮內膜受到的影響越大,可能導致胎盤在後續懷孕中更容易附著在異常位置。多次妊娠也可能使子宮壁變薄,進一步增加風險。

5.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如雙胞胎或三胞胎)也是胎盤前置的常見原因之一。多胎妊娠時,胎盤的面積通常較大,這可能導致胎盤延伸到子宮下段,甚至覆蓋子宮頸口。胎盤面積的增大使得胎盤在子宮內的附著範圍更廣,增加了胎盤前置的可能性。

6.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會導致血管收縮,減少子宮內膜的血液供應,從而影響胎盤的正常著床和發育,進一步增加胎盤前置的風險。

7.子宮內膜炎症
子宮內膜炎症(Endometritis)會導致子宮內膜的結構和功能受損,使得胎盤在著床時選擇較為平整但位置較低的子宮下段。炎症還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的血供不足,進一步增加胎盤前置的風險。

對於高風險孕婦,建議積極接受定期檢查,這不僅能協助醫護團隊進行更精準的風險評估與管理,也能有效降低胎盤前置對母嬰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確保妊娠過程更加安全與順利。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