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部分女性因先天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等健康因素而面臨更高的風險,這種情況被稱為「高危妊娠」。高危妊娠不僅可能影響母體健康,還可能對胎兒發育造成潛在風險,因此需要特別關注並接受適當的醫療監測。

Q1:有哪些常見的高危妊娠疾病?
A:

  1. 先天性疾病及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或遺傳性心臟病,可能導致胎兒發育異常或增加流產風險;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則可能引發妊娠併發症,例如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或胎盤功能不全,進而影響母嬰健康。因此,患有這些疾病的女性在懷孕前應接受適當檢查與醫療管理,以降低風險並確保安全生育。
  2. 妊娠高血壓:妊娠高血壓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血壓升高(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可分為慢性高血壓、妊娠高血壓及子癇前期。若血壓過高,可能影響胎盤血流,導致胎兒營養供應不足,增加早產或胎兒發育遲緩的風險,並可能損害孕婦的腎臟及其他器官。嚴重時,子癇前期可能進展為子癇,導致抽搐發作,威脅母嬰生命安全。此外,妊娠高血壓患者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較一般女性更高,因此需密切監測與妥善管理。
  3. 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血糖過高的情況,可能增加妊娠毒血症、胎兒過度生長、早產甚至胎死宮內的風險,且胎兒日後罹患肥胖症與2型糖尿病的機率亦較高。由於妊娠糖尿病通常無明顯症狀,需透過篩查診斷,最常見的檢測方式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建議所有孕婦於懷孕24至28週接受篩檢。大多數患者可透過飲食與運動控制血糖,若無法有效控制,則需使用胰島素治療,此類藥物對胎兒影響較小,可確保母嬰健康。
  4. 胎盤前置:胎盤前置是指胎盤異常附著在子宮底部,部分或完全遮擋子宮頸內口,可能引發嚴重出血或其他併發症。根據胎盤覆蓋程度,可分為四級,從輕度到重度不等。隨著孕期進展,胎盤可能自然上移遠離子宮頸,但若出現陰道出血或其他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對於胎盤前置的孕婦,通常建議剖腹生產,並需密切監測母胎健康,以確保安全分娩。
  5. 多胎妊娠:隨著輔助生育技術的普及,多胎妊娠的比例逐漸上升。然而,胎數越多,孕期風險也越高,尤其是單絨毛膜(共用胎盤)的妊娠,風險更為顯著。多胎妊娠的胎兒可能面臨流產、早產、先天畸形及生長遲緩等風險,而孕婦則較易罹患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及貧血。對於單絨毛膜妊娠,還需警惕雙胞胎輸血綜合症(TTTS)等嚴重併發症。

高危妊娠患者在懷孕前應進行全面健康評估,並與醫生共同制定懷孕計劃,以降低潛在風險。懷孕期間需密切監測身體狀況,確保母嬰安全。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除煙酒及減少壓力,亦有助降低妊娠風險。在適當的醫療管理與細心照護下,高危妊娠婦女仍有機會順利度過孕期,迎接健康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