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進步,多胎妊娠的比率逐漸上升。然而,相較於單胎妊娠,多胎妊娠有更高的風險,包括胎兒生長受限及妊娠併發症等。針對多胎妊娠的產前篩查,有助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提供必要的醫療監測與介入,降低母胎的健康風險。

Q1:多胎妊娠有哪些風險?
A:

  1. 妊娠糖尿病:多胞胎孕婦的胎盤荷爾蒙分泌較多,影響胰島素功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可能導致胎兒過大、新生兒低血糖或剖腹產風險增加,並可能導致妊娠毒血症。
  2. 妊娠高血壓與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多胎妊娠的血容量增加,使孕婦更容易出現高血壓,進一步可能發展為妊娠毒血症,影響母體腎臟、肝臟、腦部,甚至引發癲癇發作,危及母胎安全。
  3. 胎兒生長遲滯(FGR):多胞胎之間可能因為胎盤供應不足或營養分配不均,導致一個或多個胎兒生長遲滯。
  4. 雙胞胎輸血症候群(TTTS)(單絨毛膜雙胎特有):若雙胞胎共享一個胎盤,可能發生血流不均,導致一胎血流過多,容易造成心臟衰竭及羊水過多;另一胎則血流過少,可能導致生長受限及羊水過少。

Q2:多胎妊娠應進行哪些產前篩查項目?
A:

  1. 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篩查:多胎妊娠的孕婦較易罹患妊娠毒血症,因此建議進行相關篩查,包括妊娠毒血症的生化標誌物測定(PAPP-A、PlGF)、子宮動脈血流阻力測量(Doppler超音波)、血壓監測及尿蛋白檢查。早期篩查有助於識別高風險孕婦,並可通過低劑量阿士匹靈進行預防。
  2. 妊娠糖尿病篩查:多胞胎妊娠的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較單胎妊娠更高,建議於 24-28 週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OGTT),若有高風險因素(如家族糖尿病史、肥胖),可於早孕期(12-16 週)提前進行篩查。
  3. 結構性超聲波:建議於18-22週進行,重點檢查多胎妊娠是否有胎兒共享胎盤(單絨毛膜雙胎風險較高)。此外,超聲波檢查有助持續監測胎兒生長,及早發現雙胎輸血症候群(TTTS)。
  4. 染色體異常篩查:多胎妊娠的染色體異常風險與單胎相似,但篩查的準確性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無創性胎兒DNA檢測(SafeT21或Nifty)通過母體血液分析胎兒游離DNA來評估染色體異常風險。由於雙胞胎的胎盤DNA來自兩個胎兒,建議12週後進行檢測以提高準確度。然而,NIPT在多胎妊娠中的準確度較低,且無法區分哪個胎兒可能存在異常。

多胞胎妊娠的產前篩查相較於單胎妊娠更具挑戰,因為染色體篩查的準確度可能降低,且妊娠併發症的風險更高。透過產前篩查,可提高異常識別率,並提供適當的醫療管理方案。建議多胞胎孕婦定期接受專業醫療監測,以確保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