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產前超聲波通常在懷孕的前三個月進行,這有助確定懷孕週數並估算預產期。此外,這項檢查還能確認胎兒的心跳、大小、胎位、羊水量和胎盤位置。相較之下,結構性超聲波(fetal morphology scan)則專注於詳細檢查胎兒的結構及內臟,以便檢測是否存在先天性結構異常。這是一項利用高頻聲波技術來協助孕婦和醫療人員了解胎兒的發展和健康狀況。以下將為你介紹結構超聲波掃描的主要目的,幫助準父母了解這項重要的產前檢查。

Q1:結構性超聲波掃描應在何時進行?
A:胎兒結構性超聲波通常在18至22週(中孕期)進行,這個時期是胎兒發育的關鍵階段,醫生能夠清楚地檢查胎兒的結構和器官發育情況。妊娠後期(28週後)則不建議進行,因為胎兒骨骼成熟可能會造成超聲波影像不清晰。

Q2:結構性超聲波掃描的目的是甚麼?
A:結構超聲波掃描利用高頻聲波生成胎兒影像,以檢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結構異常,確保胎兒正常發育。這項檢查能詳細評估胎兒主要器官的發展,包括心臟、腦部、脊椎、嘴唇、四肢和內臟等。醫生可以透過這項掃描檢測約80%的嚴重胎兒結構性異常,如心臟缺陷、無腦畸形、脊柱裂和四肢發育不全等,從而幫助家長和醫療團隊及時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治療方案。

以下是結構性超聲波檢查的主要項目:

  1. 心臟:超聲波能夠檢視心臟的大小、形狀及其血流情況,以評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心臟畸形,包括房間隔缺損(ASD)和室間隔缺損(VSD),這些都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2. 腦部:超聲波可用於評估腦室的大小,檢查是否有液體積聚或腦部結構的變異。腦積水(水腦症)和其他腦部結構異常,例如大腦發育不良或腦裂。
  3. 脊柱:超聲波可以顯示脊柱的完整性,檢查是否有缺損或異常發育。脊柱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問題。
  4. 腎臟:超聲波能夠檢查腎臟的大小、形狀和數量,並評估其結構。多囊腎或腎發育不全等情況,這些異常可能影響腎臟的功能。
  5. 消化系統:超聲波可以評估腸道的形狀和功能,檢查是否有異常狀況。腸道閉鎖(如幽門狹窄)或其他消化道畸形,這些問題可能導致餵養困難或腸道阻塞。
  6. 四肢:超聲波能夠檢查四肢的發展,確保其正常的結構和數量。肢體畸形或缺失,可能包括手指或腳趾的異常發育。

結構超聲波掃描不僅能檢查胎兒的身體結構,更是確保胎兒健康和正常發育的重要工具。通過這項檢查,準父母可以獲得關於胎兒發展的寶貴資訊,並及早識別潛在問題。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